“没有枪没有炮,敌人给我们造。”这是一句歌词配资平台的重要性,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。 1938年4月,冀中根据地八路军军工专家汪德熙带队在外面收集原材料时,发现几个农民正在地里上化肥,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里,普通的农民怎么会用的起化肥呢? 汪德熙好奇地走上前去打探消息,一问才知都是日本人卖给他们的。 汪德熙想到如果弄清楚这些化肥是如何做成的,便可以大量生产,改善更多农民的收成,于是,他便拿钱向老乡买了一袋化肥回到根据地研究。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,汪德熙十分惊喜地说道:“日本人这是给我们八路军送炸药啊!” 那么,专家为什么会这么说?而日本人又为什么会向农民出售化肥呢? 在正常的经营时间之外,Chewy的一位代表没有立即回应媒体的最新置评请求。 汪德熙 日军卖化肥 自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,他们就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,以一当十,给中国抗日队伍以及普通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。尽管如此,日军却一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粮食不足。 因此,日军不断在华北占领区掠夺粮食等各类战略物资,刚开始的时候,当地百姓还能在日军的胁迫下交出粮食、物资。 但是日军凶狠残暴,不仅抢粮还杀人,导致人口骤降,青壮年全部被残害,导致无人耕种,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,华北地区的老百姓就再也交不出粮食了。 日军的高层终于发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,他们决定改变战略,实行温和的手段,让农民尽快交出粮食,以供军队的需求。 这种手段就是向老百姓出售化肥,这种化肥名叫“肥田肥”,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,还可以防止耕地板结,这样一来,即使是老弱妇孺来种田,也能让粮食增量。 可是,当地的老百姓却并不买账,他们心里清楚即使种出了粮食,也都会被日军全部抢光,而且日军的化肥是要拿钱买的,虽然价格低廉,但是他们也拿不出这个钱。 日军见没有人买,便派出了宪兵队挨家挨户地“出售”,他们拿着枪指着手无寸铁的农民,用并不熟练的中国话问道:“买不买?” 老百姓为了保命,只能连连说道:“买、买。” 就这样,几乎每家每户买了化肥,到了耕种的时候,纷纷提着化肥到了农田里。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说道:“自己花钱,自己出力,到时候还要全给了那帮小鬼子,这还有天理吗?” 另一个老农也愁容满面地说道:“唉!真不知道这苦日子什么时候到头?” 就在这时,集中根据地八路军军工专家汪德熙带着几个人来到了这里,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原材料,但听到两人的抱怨后,心生疑惑,便主动上前问道:“老乡,这些化肥都是日本鬼子卖给你们的吗?” 两个老农虽然没见过汪德熙,但看他面善,便回答道:“是啊!逼我们种地,好给他们供粮食呢?” 汪德熙想到日本工业发达,所以他们做出的化肥一定能增加粮食的产量,如果这些化肥能够给根据地的百姓用,那一定会给八路军的抗日事业带来极大的帮助。 因此,他决定改变此行的目的,向老农买了一袋化肥。 老农收到后也非常的开心,反正他们本来也不想用化肥,这样既不用辛苦施肥,还能要回买化肥的钱。 不过,跟随汪德熙的几个八路军都非常不解,汪德熙是个军工专家,专门研究武器的,突然买农民用的化肥干什么呢? 事实上,汪德熙不仅仅只会研究武器。 汪德熙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,曾发表《有机物电解还原》等论文,是中国顶尖的化学家。 抗日战争爆发后,汪德熙又赶往抗日根据地。那时八路军武器弹药落后,在与日军的作战中非常吃力,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建立兵工厂,自己生产手枪、子弹。 可根据地一穷二白,没有机器、设备,在造子弹的时候,只能对用过的废旧弹壳进行填充,可是填充好了之后,却没有弹头。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,汪德熙想到收集铜板,拿回来用冲压机床对准铜板中心一压,正好形成一个弹头状的漏斗,里面灌上铅,就这样解决了弹头的问题。 汪德熙凭借着化学知识和非凡的想象力,化腐朽为神奇,为八路军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,因此他已经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军工专家,更是一个全能的化学家。 化肥变炸药 汪德熙将化肥带回根据地后,没有做任何的修整,一头扎进了屋子里,对化肥的成分进行解析,但是结果却汪德熙非常的失望,以根据地的条件来看,根本无法收集到化肥中需要的所有原料。 难道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吗?汪德熙觉得不甘心,他拿着记录着化肥原料的纸张又仔细看了一遍,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,哈哈笑了两声说道:“我真傻啊!竟然没有发现这个东西。” 他立即召集根据地中所有的军工干部,对他们宣布:“同志们,日本人给咱们送炸药来了!” 干部们都不明所以,汪德熙解释道:“我从敌占区老乡手里买了两袋日军的化肥,在里面发现了硫酸钾。” 一个干部惊讶地说道:“我记得硫酸钾是用来做烈性炸药的。” 汪德熙笑了笑说:“对,咱们只要把硫酸钾提取出来,就能做炸药了。” 干部们都欣喜若狂,根据地资源匮乏,只能用爆炸威力小的黑火药,如果能把硫酸钾提取出来,就能做出威力更大的黄色火药,必将大大增强八路军的战斗力。 可是,从百姓的手中买化肥简单,但想要从中提取硫酸钾并没有那么简单,化肥中杂质很多,必须要先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工序进行提纯,才有可能做出炸弹。 这项工作难度大,而汪德熙又没有经验,这些该怎么办呢? 就在这时,汪德熙想到了在清华大学认识的外籍教授,他决定写信向教授请教这些问题。 可是,教授远在北平,信件必定会路过敌占区,如果被日军截获,那八路军的计划也就全都暴露了。 为了掩人耳目,汪德熙用英文写信,而且用的全是化学专有名词,教授是英国人,看信自然非常轻松,但是日本人就没办法看懂了。 他们截获信件之后,因为是两个英国人交流,所以并不敢轻易得罪,所以并没有做任何的阻拦。 就这样,这封信送到北平外籍教授的手中,教授没有政治立场,更不知道汪德熙在帮八路军做事,以为这个学生只是单纯的请教问题,因此在信中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 汪德熙看着教授的信件,一步一步地操作,终于成功提取了硫酸钾,而八路军也不断地派人潜入到敌占区中收购化肥。 敌占区老百姓都想用化肥换钱,争着抢着卖给八路军,八路军将收购的化肥拿到根据地后,汪德熙和一众军工干部对这些化肥进行提取。 仅仅过了三个月之后,根据地兵工厂的炸药生产水平便突飞猛进,用化肥成产出的炸药全部填充到了手榴弹、地雷、迫击炮弹中。 日军再一次侵扰我军根据地的时候,八路军拿起这些武器便往前冲,一个个手榴弹、地雷如雨点般投向了日军的阵地,炮火连天中,日军的指挥官疑惑不解:“土八路哪来这么多炸药啊!” 他们怎么也不会料到,八路军的这些炸药竟然全都是日军自己送上门去的。 也正是因为日军不知道炸药来自于化肥,所以他们继续向百姓兜售化肥,而汪德熙等人也在提取硫酸钾的过程中,不断改进炸药,希望能够为抗日做出更多的贡献。 改造炸药,歼灭日军 1938年9月,汪德熙研制出了新的烈性炸药,为了测试炸药的威力,他决定亲自上阵。 汪德熙带着两个爆破小组来到了保定,这里的八路军队长前来迎接汪德熙,队长得知汪德熙的来意后,非常高兴地说:“你来的实在是太巧了,我们不知道怎么破坏鬼子的铁路呢?” 原来保定有一段专门为日军运送物资的铁路,这里的八路军便想破坏铁轨,切断日军的运输线。 可是保定的八路军缺乏炸药,只能用工具把铁轨扒了,造成铁路暂时瘫痪。这种方法耗时耗力,而且容易被日军发现,给八路军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。 即使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铁轨破坏,日军也能迅速修好。而如果用炸药炸的话就会完全不一样,炸药的杀伤力大,范围广,且铁轨被炸毁后也不易维修。 汪德熙知道这一情况后,向队长说道:“我这次不仅要炸日本鬼子的铁路,还要把他们的列车给炸了。” 八路军队长看着这个文质彬彬的专家,不由得心生敬佩,对汪德熙说道:“好,那就全都交给你们了。” 汪德熙为了确保爆破实验顺利完成,将两个爆破组分开,一个由汪德熙带领在南线爆破,另一个在北线爆破,等到入夜之后,两个爆破组开始分头行动。 北线爆破组没有汪德熙的跟随,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。他们在铁道的要害位置埋了12个炸弹,再连上起爆器后,便躲在一旁,静静地等待着日军列车的到来。 可是,当日军列车驶来的时候,安装好的炸药却没有任何的动静,爆破小组的人员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不知道怎么回事。 这时,一位战士挺身而出,飞快地到了安装炸药的铁轨旁,正好日军列车上的探照灯发现了他,在灯光中,这名战士发现原来他们刚才安装的时候,把起爆线给装反了。 这名战士赶紧重新安装起爆线,爆破小组的其他成员看到后,也赶紧协助他,他们不顾危险,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将线路快速接好。 而列车上的日军从没经历过八路军炸火车的事情,因此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,等到列车接近,终于看清他们的动作时,却已经晚了。 爆破小组按下起爆开关,爆炸声此起彼伏,列车轰然倒塌。 与一波三折的北线爆破不同,南线的任务就比较顺利了。毕竟南线由汪德熙带领,即使是在黑暗中,他也能把线路安装好。 和北线小组一样,所有的工作做完之后,汪德熙等人便撤到安全地带躲了起来。 没过多久,一辆日军列车驶了过来,一个同志小声说道:“可以炸了吧?” 汪德熙紧盯着那辆列车答道:“大家都别慌,那是辆铁道巡逻车,用来开路的,后面一定有一辆更重要的列车。” 果然不出汪德熙所料,巡逻车的后面跟着一辆长长的补给军列,上面装着满满当当的物资。 汪德熙笑着对其他同志说:“这才是咱们要炸的大鱼!” 等到列车驶入到爆破地点后,汪德熙立即按下起爆按钮,只听“轰隆”几声巨响,列车上的物资被炸了出来,铁轨也全部被炸毁,南线和北线的炸药实验圆满成功。 爆炸成功之后,汪德熙知道日军还会来修,因此又让人埋上地雷,这样日军就要再挨一次炸。 在那个武器装备差,火力贫弱的时期中,汪德熙用智慧为八路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。烈性炸药的研制成功,加速了加速了八路军地雷战的应用,根据地军民运用地雷战配资平台的重要性,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,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八路军化肥炸药日军汪德熙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|